close
陳總統昨天視察北宜高工程,交通部特別連夜趕工,在雪山隧道口架設臨時鋼便橋供車隊通行。這樣的馬屁文化,比起威權時代的逢迎奉承,更周到許多。
官員還得意洋洋,聲稱一百五十萬經費將由施工單位吸收,不勞公帑支出,好像這座橋是不搭白不搭。說得倒輕鬆,你做你的吹捧人情,還把帳記到別人頭上;殺別人的羊請客,當然不心疼。
這也為台灣眾多的橋梁傳奇再添一章。金門那座傳說中的跨海大橋每到選舉才會浮出海面,許多原鄉部落的過溪橋永遠是屢修屢斷;上月讓數十萬人受困的屏東楓港斷橋,整整三天半才搶通。這些橋的共同問題,就是總統不去走。如果總統沒事去視察一下,各地斷橋修復的速度一定效率百倍,不需要橋的地方都會多出橋來。
也許有人認為,花一百五十萬讓總統車隊走得舒適,應算合理投資。在交通主管眼裡,能換得層峰點頭稱許,更是划算。只是,當總統通過那座便橋時,有沒有注意到當地工人的怨懟神情?有沒有聽到民眾在背後的冷言冷語?
官僚的「馬屁文化」和大官出巡的「炫耀文化」其實是共生關係。光是一個雪山隧道,左一個剪綵,右一個貫通,一年來不知慶祝了多少回,政府上下至今還樂此不疲。總統若無炫耀政績之意,雪山何來這座馬屁便橋?更何況,放著台灣尾的泰勞暴動餘波不理,卻選擇到台灣頭去自我歌頌,真是四兩撥千斤的高手。
謝長廷說,這道便橋若沒其他用途,那就是巴結。他已為這座橋命了名。
【2005/08/28 聯合報黑白集】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