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陸以正/退休外交官(台北市)



人在國外,讀報載新任外交部長主持的春節歡宴駐台使節團,讓各國大使與代表們排隊半小時,等候領陳總統的紅包,不禁想起一七九三年乾隆皇帝與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的往事。



曾涉獵中國外交史的人,無不知道這段燴炙人口的軼聞。馬戛爾尼在太和殿覲見乾隆皇帝前,清廷要他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馬氏堅拒不肯。最後協調以他覲見英王時的屈半膝為禮,僵局才算解決。乾隆給馬戛爾尼詔書的英譯文,充滿妄自尊大與愚昧無知,今天仍在網站上找得到,無庸費詞引述。它代表什麼意義?就是當時滿清上下,昧於國際情勢,只知逢迎上意,不懂如何辦外交,讓「四夷」看穿了這個老大帝國的腐敗與落後,種下其後一百幾十年飽受列強蠶食侵略的國恥。



民進黨執政快六年,前後幾位外交部長都不是科班出身,沒有一位曾在有邦交國家,做過能參與正式外交團活動的館長。黃志芳雖曾短期外放,職位不高,且只在不承認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的美國,停留過短暫時期。但台灣既自認為已開發國家,就該懂得外交禮儀,不可閉門造車,自說自話,弄些不三不四的規矩出來,貽笑大方。



我還記得前兩年在LP部長任內,把總統宴請使節團的正式晚宴弄得像時裝業的走秀。餐前例行的酒會尚待結束,就把使節們趕到走廊裏,排成長長的隊伍躲在幕後,等總統駕到後,再一一唱名,讓他們夫婦一對一對地,從舞台中央鋪著紅地毯的延伸道上走出來,向面前端坐的陳水扁與我國官員揮手,甚或鞠躬致意。據說還有一對某國使節,揮手致意後竟然找不到位子坐,令禮賓司當場出醜。



事後有位相熟的中南美大使告訴我,他的感覺與走秀的時裝模特兒差不多。在外交辭令上,這已經表示相當不滿了。我只能苦笑,不好意思問他,有沒有跟禮賓司提過?而且禮賓司長有沒有聽懂他的意思?



馬戛爾尼當時的官銜是公使(minister),廿世紀後期起國際上已無公使館,人人都升格為大使(ambassador)了。其差別是公使代表國家,而大使既代表國家,又代表派遣國的元首個人。即使在不承認階級的民主國家裏,對大使仍稱「閣下(Excellency)」,就是這個道理。大使既是該國元首的私人代表,駐在國理應以適當禮節相待。我們卻讓使節們像演京戲一樣地去「跑龍套」,豈但不敬,絕對有違國際禮儀。



外交部辯稱這只是唱名引見;殊不知國際慣例,只在外交團集體覲見國王或總統時,由禮賓司長站在元首或使節後方,輕聲向元首報告該使節姓名與所代表的國家,以免誤認;絕無像台灣這樣,高唱名號,讓全場都聽見的。



把京戲裏那套做法搬上外交舞台,不知是哪位天才發明的,堪稱「馬屁文化」又一章。其用意只在製造台灣主權的假象,為他自己加官進爵鋪路,國際禮儀關他屁事。現在卻把責任推給總統府,說只是「奉命行事」,更不像話,難道整個外交部就沒一個人懂規矩嗎?



真使我擔心的是:新考取外交領事人員進部學習的年輕同仁,缺乏經驗,沒見過世面,容易把這種莫名其妙的做法,視為理所當然。此後如將錯就錯,年年如法炮製傳襲下去,真不知伊於胡底。



最近與仍留在部裏的一位老同事談起扁政府忽視專才,外交部士氣低落的問題,他嘆了口氣說:「哀莫大於心死」。我說:這不是幾個人或幾十個人的悲哀;這是兩千三百萬人的悲哀,是台灣的悲哀。



【2006/02/13 聯合報】



-----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Starshit 的頭像
BiStarshit

BiStarshit

BiStarsh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