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高鐵貫穿不了階級
【聯合報/鄭任汶】
2007.01.10 02:38 am
當高鐵像箭似地射穿台灣南北,九十分鐘的車程,讓北高一日生活圈成形,但享受特許權利建構而成的高鐵,是否因此改變了兩千三百萬人的政經空間觀呢?高鐵的通車,有助於社會階級的上下流動,或縮短城鄉差距嗎?這些,其實比高鐵通車更值得關注。
從票價來看,標準車廂台北到高雄單程一千四百九十元,台北到台中單程七百元,商務艙票價幾近加倍。而台灣的最低工資不到一萬六千元,一天平均工資才五百多元;大學畢業生月薪假設以兩萬五計算,一天平均工資是八百卅三元;領最低工資的勞工,一天薪水連台北到台中都搭不起,大學畢業上班族一天薪水負擔不起台北到高雄的單程車資。
由此可見,一日生活圈或工作圈的概念,跟一般中下階級似乎無關,唯有老闆或管理階級才有能力做到一日內往返北高。
高鐵是縮短了城鄉的地理差距,但高票價政策使它無法拉近城鄉間政治、經濟及社會的鴻溝。票價明顯偏高,當然有經營者的成本及商業考量;但別忘了,高鐵畢竟是公共財,這還是個政府變相出資的BOT案,大眾透過權力讓渡,讓高鐵享有經營的獨佔權,並以「準政府機關」的地位解決土地與投資障礙。然而,它對大眾的回饋卻不成比例。
如果高鐵通車並不能讓多數人民受利,卻僅對一小撮原本就在金字塔頂端的階級有利,那我們還能說高鐵是「台灣的驕傲」嗎?當主政者在誇稱高鐵通車的喜悅時,更值得人們深思的,其實不在於自動售票系統狀況百出,也不在於電扶梯的速度是否過快,而在高鐵通車究竟方便了多少民眾?拉近了多少城鄉差距?促進了多少階層的上下流動?
殘酷的事實是,高鐵非但未拉近貧富差距,沒有縮短城鄉距離,反而強化了階級。資本家與中產階級南來北往的效率提升了,則愈發鞏固了他們的政經優勢。高鐵奔馳在不平等的台灣南北之間,而資本主義的幽靈則在台灣社會上空繼續遊蕩。
【2007/01/10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