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2007.12.30 流亡學生變科技巨擘 心懸國是
張瑞昌、陳鳳英、王宗彤/人物側寫

 與鄭崇華對談,彷彿是隨著他穿越時光隧道,重回歷史現場。在那娓娓道來的話語裡,有一個流亡學生經歷時代動亂的真情告白,也有一個孤苦少年思念家人的淡淡鄉愁,更有一個成功企業家關心時局的深沈感懷。

 鄭崇華早年顛沛流離,十三歲那年,在國共內戰的烽火中與父母失散,跟著舅舅輾轉來台,獨自在異鄉奮鬥打拚,然後白手起家,一手將台達電由原本只有十五人的小公司,發展為現今全球員工逾六萬人、集團年營收已破一千億元的跨國性企業。

 多數人熟悉的鄭崇華,不是作風簡樸的台灣電子業先驅,就是奉行綠色資本主義的環保企業家,一生經歷宛若是海峽兩岸互動縮影的鄭崇華,卻鮮少有人知悉。

 鄭崇華是家中長子,六十年前那趟計畫隨舅舅前往福州讀書的旅行,竟成了他人生的意外轉折。從落腳台中開始,直到考上成大礦冶系(後轉電機系),他都獨自在學校宿舍生活,「農曆過年放假,感觸特別深,同學都回家,我就沒家可以回,很多地方要自己煩惱,但難過也沒用。」

 「所以,我跑去空曠的操場上,真的是看天、看月亮。因為那時候,心裡就想,或許媽也正在看著月亮,不是有書本這樣寫嗎?」鄭崇華對母親的無盡思念,在相隔半世紀之後,才獲得親情慰藉。

 「六四」之前,鄭崇華終於和母親在香港見面。他沒有敘述太多當時母子重逢的激動情景,但孩子終究是媽媽心頭的一塊肉,當下一眼就認出鄭崇華來。後來隨著政策開放,鄭崇華曾將父母接來台灣長住一段時間,至今已高齡一○四歲的母親,依舊在福建老家,身子仍相當硬朗。

 回憶這段艱辛的經歷,鄭崇華知足地說,「如果當年我在家鄉有父母好好照顧,也許就不會去創業,正因為歷盡滄桑,所以遇到阻礙也不會在乎,抗壓性很高,也才有我後來的人生經驗。」

 能從流亡學生變成知名企業家,鄭崇華一路走來自然得到很多人的幫忙,「我常跟員工說,為什麼有台達電?不能忘記,那是因為有李國鼎和孫運璿」,鄭崇華說,「所以,我們更應該做回饋。企業是要有良心的經營,而且企業的社會責任很重要。」

 常存感恩之心與回饋之念,促使鄭崇華先後在清大、成大各捐款市價達一億元的股票,分別運用孳息成立「孫運璿科技講座」、「李國鼎科技講座」,繼之又以個人名義大手筆捐款二億元給中央大學,創下中大在台復校以來最高額的個人捐款。

 「我只是做該做的事情,尤其是自己年歲到一定程度,對物質的需求越來越少,要那麼多錢幹麼?」鄭崇華瞇著眼說,「我寧可多捐一些錢,你不捐也要交稅,至少不會讓政治人物亂七八糟浪費掉,或是讓真正關心學術、教育界的人士有作為,把錢用在有用的地方。」

 根據業界估算,身為全球電源供應器製造廠的龍頭,台達電出貨的電源供應器效率若提升一個百分點,全球就可以減少一座核能發電廠發電量。可以想見,假使台達電打個噴嚏,全球的核電廠都會為之震動一下。

 然而,誰會想得到,帶領這個龐大集團的傑出企業家,曾是一名飽嘗時代苦難的流亡學生呢!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Starshit 的頭像
BiStarshit

BiStarshit

BiStarsh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