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8-27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根據媒體報導,為因應外界對外交部先前拒絕國際援助的批判聲浪,部長歐鴻鍊已經向馬總統提出口頭請辭,由於馬總統已承諾將於九月初重組內閣,歐部長的動作,多少讓外界有了內閣改組可能擴大的臆測。距離九月初沒有幾天了,在情況尚未明朗前,我們想針對內閣改組的議題,提供幾點思考的方向。
依本報八月廿日民調,內閣成員名列「不滿意」前茅的,就是劉兆玄、陳肇敏、薛香川等人。但是既然要內閣改組,就不能只看最近一次的民調,還應綜合以往一年多的民意評分。而檢視歷次民調數據就會發現,除了前述三人之外,長期「蹯踞」不滿意榜首的,還有李述德、尹啟銘、歐鴻鍊、陳清秀等人。
當然,民調高低只是反映人民觀感,而且其數據與民調前發生的事件有關,未必真能反映整體績效。除了民調之外,評估閣員是否適任的第二類指標,就是檢視其過往極為荒腔走板的具體事例。任何人只要上網將閣員名字輸入搜尋,電腦就會顯示此人過去十五個月的種種事跡。例如:陳肇敏甫上任,就在國會殿堂對三一九事件胡亂發言;而對於軍中買官查弊,三個月限期又只查出一堆數字。由此一二事例,這個人的能耐當然就一清二楚了。
我們將歷次民調殿後的閣員逐一查詢,發現民調低通常都有事實依據。財政部長李述德去年九月間想要以降證交稅救台灣股市、以台灣出口退稅救台灣出口,倉皇地以各種一地一時之小舉措,試圖反轉全世界的整體衰退,目光短淺至極。此外,網路資料顯示李部長主政期間也是台灣財政赤字、國際信評、稅收短少、減稅浮濫最嚴重的時段。觀微知著,財政部長的判斷與能耐,當然也無所遁形。
從網頁上一一查看尹啟銘、陳清秀、歐鴻鍊等人的事蹟,也得到與民調數字若合符節的資料。例如,像「一哥發嫂」這麼荒謬的文宣,經濟部從下到上沒有一人看出它的問題,或是看到問題卻不敢反映;無論是前者或後者,都正確刻劃尹部長的統御能力。再以外交部長為例,姑不論其上任前駐外期間請領綠卡之瑕疵,單單以其就任後通令外館將「台」改為「華」,就不難查覺其心裡的盤算與估計。總之,用過往事件輔佐民調數據,確實是個能補強評估的好方法。
如果用以往不當言行來歸納不適任閣員,則網路索引事蹟甚多,真是罄竹難書;就算看螢幕看到眼睛疲累,也是難以周全。政績不佳者眾,又不能全拉下來,究竟該換哪些人呢?我們認為,閣員當然難免犯錯;在眾多犯錯閣員中最該調整的,就是他們的續任將引發重大「未來傷害」者。舉例來說,如果任令財政部長繼續胡整,則台灣的信評直直落、債台節節高,日後無可籌之餉,後果嚴重。如果任令經濟部長的視野去談判ECFA,則台灣在談判桌上不知會失去多少關鍵利益,災情將不比八八水患小。如果任令國防部長瞎唬弄,則軍紀渙散、國防空虛,台灣將無可用之兵。這些官員當道,對國家是不可承受之重。相對而言,像人事行政局長那般胡言亂語,也許只是小丑作態,對國家傷害卻相對較小。要改組,當然就要換掉「重傷害」級的閣員。
綜合上述,我們提出民調數據、事實佐證、未來傷害三個面向,作為此次內閣調整的思考判準。最後一個要討論的議題,就是調整幅度。如果內閣最終只是換掉了幾位部長與秘書長,這究竟有什麼後遺症?據報導,若干地方候選人業因內閣改組不符期望,而紛紛將與馬總統合照的競選照片拆下。果真如此,那麼即使馬總統親兼黨主席,還有用嗎?還能壓得住地方派系與案底候選人嗎?如果挺住了內閣,但失去了民意支持與地方選舉,而救災又不可能獲得人民普遍的讚美,這一來一回,划得來嗎?
內閣究竟要如何改組,決定權當然在馬總統。但台灣已經是個成熟的民主社會;換不換閣揆、改組的幅度、哪些人上哪些人下,馬總統都終究要向外界給個說法。如果該走的沒走、不該走的卻走了,那麼改組內閣恐怕是達不到任何預期效果的。易輶攸畏,能不慎乎?
==
不能同意你再多!0rz...其實還有更多kuki yomenai的閣員和牠們拔擢的前朝戰犯、共犯也該清理才行。
- Aug 28 Fri 2009 12:24
[轉載]社論-對九月初內閣改組的若干思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