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9 中國時報
讓專家治水!
吳憲雄
去年艾利颱風,南桃園地區停水二十四天,實已超過人所能忍受的極限。政府各機關討論研究一陣,想了個頂層抽水及興建第二取水口,花費二十餘億元就說問題解決了,以後不會再停水了,大家放心吧!不想老天不作美,今年海棠、馬莎前後來到,桃園又大演停水舊戲,政府的投資努力全部破功。現在又說明年編十五億預算活化石門水庫,問題就解決。真的可信嗎?
艾利颱風時,錯誤決策,使石門水庫淤積二千萬立方公尺的泥沙及三座發電機組全部報廢。整修三座發電機組,共耗費二十五億元,且迄今僅完成一座機組整修恢復發電,其他二座尚在整修中。這一年無法發電之損失超過十億元,另外在洪水時關閉發電放水及河道放水口放水,使水庫放水口附近泥沙無法排出而積滯埋沒放水口,並使水庫泥沙淤積型態大變,重創水庫設施功能,這才是石門水庫每逢豪雨濁度大升之主因。
要解決這些問題,估計要花百億以上經費及十年時間。因此桃園地區尋求供水穩定之道,除石門水庫是不能替代、不能放棄外,在長期治本唯有賴南北聯通管路建設,短期則應盡速擴建直潭淨水場及興建翡翠系統與桃園系統每日三十萬噸之聯通管路。以翡翠與石門聯合運用互通有無之方式因應。此措施如政府有決心,現在就做,一年內即可完成,明年桃園真的就不會停水了。
水利不同於其他事業,新的觀念措施需要本土化,沒有漸進及配套,即貿然而行,使國家水利事業,突然不知所措。沒有了政策方向,沒有了策略構想,水利工作失去防災開發之專業能力及首要任務,而淪為救災單位,何處淹水,趕緊調派抽水機去抽水;何處缺水,又趕去架設抽水機抽水……,才五年,本是世界一流的水利工作團隊就此渙散了,將來又如何呢?
其實台灣每次颱風過境,下個一、二千公釐的雨是稀鬆平常的事,為什麼這幾年來,一樣的雨其災難規模卻越來越大,應該好好檢討一下。錯誤的決策制度,錯誤的政策,使國家水利團隊工作意志癱瘓,使好不容易建立的整體水資源政策方向調度運用機制、治河防災策略、防災體系組織功能瞬間崩潰。
水是人生命存續及國家經濟發展不可或缺資源,有效治水防災才能提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及經濟發展繁榮的基本,希望政府不要再漠視水利工作,並且把水利工作還給專業人才團隊吧。
(作者為前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現任水利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不及格小學生說︰在這個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時代,民進天良是唯奴才是用,專業早滾蛋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