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5.08.23  中國時報

政府信用 被玩光了?

林之丞/高雄市(自由業)



南亞大海嘯是發生於去年底,新聞局發起「明天過後……一萬個希望」的募款活動,募到四億七百萬善款。未料,國人的愛心居然被政府「冷凍」數月,捐款迄今還「躺」在國庫,多個受新聞局委託辦理認養受災國兒童的慈善團體,只好自掏腰包墊付以免失信於災區國家。



根據新聞局官員的說法,南亞海嘯募得的款項之所以尚未捐出,是因為「行政程序」問題延誤,目前程序已告完成,預定月底前即可撥付。如果新聞局的說法屬實,台灣行政部門官僚氣息也未免太重,而新聞局是否盡到追蹤的責任?經過這一次事件,國人對政府出面募款的信心無疑已大受影響,未來政府在募款活動,顯應退居幕後擔任監督者的角色,而不應在檯前扮演主導者,以免所謂「行政程序」延誤撥付善款的問題再度重演。



2005.08.23  中國時報

行政牛步 社工也跳腳

胡巧玲(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



昨日貴報報導,印尼海嘯事件中,新聞局向人民所募得的善款四億,政府竟然拖了八個月還未發出一毛錢。其實,類似事件在台灣社福界已屢見不鮮,政府委託民間 NGO團體辦理的專案,經費之撥付往往一拖再拖,有些專案執行已進行了一大半,政府甚至還沒發出一毛錢,讓民間NGO團體有苦難言,狀況較好的團體尚可自行代墊,而一些財務僅可維持一般行政的民間團體,又如何有能力拿出錢來先行代墊。



以「居家照顧」福利服務為例,這是一項對於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的重要居家支持措施,此服務都由政府委託民間團體辦理,而民間團體接受此專案經費時往往動輒上百萬,光支付居家服務員的薪資,幾個月下來,都是數十萬甚至上百萬,這些人事費政府都不是事先撥款給民間社福團體,而是在執行到一半甚至年度快結束時,才撥款給社福團體,甚至都需要民間團體的一催再催才撥款。政府如此的行政效率真是害慘了民間社福團體,民間團體協助政府辦理其應辦理之福利服務,即是因為民間辦理福利服務較政府有效率並節省人事開支,不浪費納稅人的錢,但卻得到如此之對待。



台灣的社會福利在政府這樣的行政效率下,如何造福民眾,這值得政府好好的檢討。



-----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Starshit 的頭像
BiStarshit

BiStarshit

BiStarsh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