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遲到的救濟不算救濟。到現在還卡在政府公文作業裡的善心捐款,沒有把台灣人的溫暖傳遞到國際,反倒凸顯了台灣政府的冷漠與缺乏效率。
去年底南亞發生大海嘯,造成數十萬人殞命的慘重災難,為了伸出援手救助大批海嘯孤兒,新聞局發起了「明天過後──一萬個希望」活動,號召民眾慷慨解囊認養災區一萬個兒童。當時活動搞得轟轟烈烈,眾多影視明星都親自上場打電話募款,在短短時間內就募到了四億多元,以委託民間團體協助認養災童,充分展現出台灣人民的熱情與愛心。
萬萬沒想到,這樣的熱情居然被放進了冷凍庫,一入公門深似海,四億元的愛心到今天還愛在國庫口難開,送不到嗷嗷待哺的災童口中。據報載,南亞海嘯已經過了八個月,這四億元卻到現在還沒出手。因為政府遲遲沒把錢拿出來,接受委託的家扶基金會被迫動用急難救助金墊付,世界展望會也因此積欠國際總會支援款項,創下台灣參與國際合作救援的惡例。
說責任,各單位又是一番互踢皮球,說來說去,總是人人有苦衷,個個沒責任。相關單位解釋說,當時為了有效監督以防發生弊端,成立了民間組織「一萬個希望委員會」。但審計部認為,收據由政府掛名才可以完全抵稅。為符合行政程序,這筆捐款必須先入國庫,再由財政部撥付給新聞局,「一萬個希望委員會」也從民間團體改成了新聞局內部任務編組組織。據說,這些行政程序及調度作業比較費時,不過九月就可以把捐款撥出去了。
坦白說,這件事實在太離譜,簡直是丟臉丟到國際上去了。雖然相關官員表示很快就能正式撥款,但要不是新聞見了報引起輿論大譁,這筆錢到底還要埋多久,誰也不知道。而且,評價事情要看成效,拿那些囉哩囉唆的行政程序作為說詞,民眾根本聽不進去。如今大家只看到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民間四億元捐款被政府卡了八個月還不出手,無論再怎麼解釋推諉,都改變不了這個既定的事實,也改善不了台灣拖欠國際捐款的形象。
當初世界各國捐款時競出高價,台灣也飆到世界排行前段班,一開始金額還超過了中共。如今當相關國家已經在檢討捐款使用及重建效率時,卻發現台灣救助災童的捐款根本還放在口袋裡,哪有使用效率可言?真要等台灣的捐款過活,怕早不餓死了。
台灣民眾捐款不落人後,政府的行政效率倒是極端落後。新聞局在推動置入性行銷、媒體重整甚至關閉電視台時,效率既高意志又強,即使遭遇國際新聞媒體機構批評也毫無退卻,渾不在意台灣國際形象受到了多少損傷。換作了救災賑童的南亞海嘯捐款,卻可以在行政作業裡慢慢磨,似乎做完國內政治秀之後就失去了興趣,同樣渾不在意台灣國際形象會受到多少損傷。前者不急、也不必做,新聞局卻急如星火堅持到底;後者既急、又必須推動,新聞局和相關單位倒好整以暇起來。
很顯然地,政府若干部門的行政效率實在有待加強。而且,僅存的一點點執行力,卻又往往用錯了地方,不僅無助於人民利益,甚至因為廢弛怠惰而傷害了國家發展。不作為,其實就是一種作為。作為有作為的影響,不作為有不作為的傷害。四億元捐款都能擺八個月,這個國家還有多少事務是在停擺中?
九二一大地震時,湧向民間慈善機構的捐款遠比交給政府的多,已顯示民眾對政府無論在清廉、執行效率、救助熱忱各方面都缺乏信心。而九二一重建的經驗,也呼應了民眾的看法。許多捐款都被花在與災民無切身相關的事務上,例如發行紀念冊或影像專輯等等。這次政府與民間救援組織合作,效率仍然差得讓人無法置信,白白糟蹋了多少人的熱心與愛心。這是很嚴重的失職,不能不追究責任。
其實我們知道,組織龐雜法規繁複的政府機構,很容易變得遲緩顢頇。但也因為如此,更需要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才能督促政府有效施政。這次的事件,如果相關部門不痛切檢討,下次發起捐款時,恐怕就很難說服民眾把錢交給政府了。
==
不及格小學生說︰你我小時候不是都讀過‘放羊的孩子’這課文章嗎?打從顧麵桶白賊灰統治時代起,到他的‘台灣之子’賴鴨扁,那一隻不是天天在唬爛白賊呢?自己被騙又那麼容易健忘,就只好等死唄Orz…………
小學生寧可捐給慈濟也不願交到土匪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