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玄院長日前宣布,要以大膽的赤字預算來挽救當前經濟。大家都知道財政赤字的來源有二,其一為擴大公共支出,其二為稅收減少。我們對於愛台建設、擴大支出舉雙手贊成,但是對於難以回復的胡亂減稅,卻期期以為不可。劉院長引述了克魯曼教授有關赤字的意見,但事實上,克魯曼是堅決反對「減稅救經濟」的人;劉揆的片面引喻表示其財經幕僚在誤導院長。即使是翻閱凱因斯原著,我們也看不到減稅救經濟恐慌的論述。要將此事講清楚,得從美國政治說起。
稍微熟悉美國政 治的人都知道,老美的兩大政黨在經濟政策上各有其取向:民主黨傾向大政府、提供較多的福利政策、主張多向富人課稅、贊同凱因斯擴大公共支出的見解;而共和 黨則傾向小政府、提供較少的社會福利、主張有利富人的各種減稅、不贊同擴大公共支出。基本上,擴大政府公共支出則必須加稅、而減少政府支出才能配之以減 稅,故民主黨與共和黨彼此的主張互斥,在過去一百年間難有交集。
然而台灣馬政府上任近半年的經濟政策,卻像是在兩面討好:既學民主黨要擴大公共支出、推動愛台十二建設,支出規模達八年四兆,又學共和黨想大規模為富人減稅。這樣明顯不切實際的政策,就產生了必然的矛盾。馬總統可以問問自己:怎麼可能支出又增加稅收又減少呢?增加政府支出是一時的,但減稅在台灣卻一向是覆水難收的;這樣下去,國家預算如何能因應呢?如果是同時摘取民主與共和黨的政策利多,這麼好康的事,美國人為什麼笨到不會做呢?
馬政府雖然僅執政半年,所提出的減稅案就已經嚇死人;我們以去年的稅額估計,就可得出以下的數字:證券交 易稅減半徵收,稅收減損至少三百廿二億;營所稅率由二五%調降為二○%,稅收損失七百六十五億;遺贈稅率下降、免稅額提高,稅收流失二百六十億;個人綜所 稅扣除額提高,稅收減少一百五十三億。單單這四項稅收流失,即達一千五百億。即使促產條例準時落日,七折八扣後稅收增加也只有一千億出頭,已然不抵收入之 減少。更何況,促產落日的稅收增加要分五年逐漸回溫,起初數年每年只有區區幾百億而已。總之,在愛台十二建設的財務壓力下,馬政府未來三年必然要面對極為龐大的財務黑洞。但直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位內閣閣員對此表示憂心,馬政府財經官員彷彿像吸了鴉片一般,人人沉溺在減稅快感中,卻不思毒品之危害。
最近十幾年來,不知從誰開始,政府官員常將「降稅」當做一帖刺激經濟的邪門興奮劑來使用。當房地產泡 沫出現時,經發會就弄出一帖「土增稅減半徵收」的爛藥;在股價指數下跌時,財政部長就祭出「證交稅減半」之妖符;當富商向政府高官遊說後,行政院就立刻下 達「遺贈稅率降至一○%」的邪水;當受薪階級大呼不公平時,政府官員說:沒關係,統統有獎,賜予「免稅額寬減額提高」一劑迷魂散。最令人民麻醉的 是,每次降稅減稅時,財政部官員都會說,此次的降稅「嘉惠」了幾百萬戶、幾百萬人。這樣的說法,就像是鴉片商人做廣告「吸鴉片將嘉惠數百萬人,使其身心舒 坦、百骸暢快」一般。吸鴉片很少有人只吸一次;降稅雖然有時號稱只降一年,但台灣有史以來所降之稅,從來沒有一次回復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