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22 中國時報
民眾捐款閒放國庫 內傷信心外傷形象
林倖妃/台北報導
- Aug 23 Tue 2005 03:15
【轉載】民眾捐款閒放國庫 內傷信心外傷形象
- Aug 23 Tue 2005 03:13
【轉載】為防弊先入公庫 新聞局:四億募款月底可撥
2005.08.22 中國時報
為防弊先入公庫 新聞局:四億募款月底可撥
林倖妃/台北報導
- Aug 23 Tue 2005 03:09
【轉載】海嘯募善款 拖八月未撥 政府黃牛 害慘民間
2005.08.22 中國時報
海嘯募善款 拖八月未撥 政府黃牛 害慘民間
林倖妃/台北報導
- Aug 23 Tue 2005 02:39
【轉載】政府信用 被玩光了?
2005.08.23 中國時報
政府信用 被玩光了?
林之丞/高雄市(自由業)
- Aug 23 Tue 2005 02:37
【轉載】不是品味,是品格問題
2005.08.23 中國時報
不是品味,是品格問題
彭蕙仙
- Aug 23 Tue 2005 02:15
【轉載】一萬個失望
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遲到的救濟不算救濟。到現在還卡在政府公文作業裡的善心捐款,沒有把台灣人的溫暖傳遞到國際,反倒凸顯了台灣政府的冷漠與缺乏效率。
去年底南亞發生大海嘯,造成數十萬人殞命的慘重災難,為了伸出援手救助大批海嘯孤兒,新聞局發起了「明天過後──一萬個希望」活動,號召民眾慷慨解囊認養災區一萬個兒童。當時活動搞得轟轟烈烈,眾多影視明星都親自上場打電話募款,在短短時間內就募到了四億多元,以委託民間團體協助認養災童,充分展現出台灣人民的熱情與愛心。
- Aug 22 Mon 2005 01:56
【轉載】政治失憶症
羅智強/中華演辯協會理事長(基隆市)
沒有人能憶起三歲以前的事,佛洛依德稱此現象為童年失憶症。有心理學者從生物觀點出發,認為這可能和幼兒腦中的一種負責強化記憶的海馬體尚未成熟有關。相對於童年失憶症外,我們的官員似乎也有一種普遍的「政治失憶症」,也就是沒有人記得自己為了拚選舉所犯的政策錯誤。
- Aug 22 Mon 2005 01:55
【轉載】三一九槍擊案 「用膝蓋想也知道」
桑品載/作家(台南市)
三一九槍擊案在缺乏直、間接證據下,依最高法院判例,根據「經驗法則」,認定陳義雄是唯一凶手。世事多麼奇妙,這一年多來,台灣社會對這個案子的重重疑慮,所依憑的,也是「經驗法則」。
- Aug 22 Mon 2005 01:54
【轉載】民營化的正當目的何在?
政府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已有16年,是否賤賣國家資產、圖利財團,是否損及消費者、勞工及弱勢團體的權益,是否達到當初民營化所楬櫫的目的,進而增進全民的福祉,社會中質疑之聲始終不斷;近日來中華電信釋股、台灣企銀標售或換股,更是鬧得風風雨雨。
日前經建會主委胡勝正在「民營化公共論壇」中指出,政府自1989年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以來,累積釋股或出售資產總值達7,000億元,言下對挹注國庫的貢獻,頗有沾沾自喜的意味。然若籌措政府財源、扮演「提款機」角色,成為民營化的首要績效,不免使人懷疑民營化的正當目的何在?
- Aug 22 Mon 2005 01:52
【轉載】背影選美會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連戰今日交棒,以李白的這一首「山中問答」自況。以連戰原來就不是汲汲營營的個性而言,藉「桃花流水,別有天地」來描繪卸任後的憧憬,也許不會覺得太過矯情,算是交代得過去了。
- Aug 22 Mon 2005 01:49
【轉載】政治味不除 鹹魚難翻生
記者林松青
從全台各縣市政府政風室清查閒置浪費的公共設施內容,可歸納出一個趨勢,即政府不重視經驗教訓,往往舊問題猶未解決,又製造出新的閒置設施;且一旦閒置,鮮少有鹹魚翻生的例子。
- Aug 22 Mon 2005 01:48
【轉載】治水 別平時漠視 出事才忙
楊永斌/台大土木系教授(台北市)
自古以來,治水就是長期的工作。蓋水利者,乃治好則利,治不好則害也。必須依循「水」的道理,而非「人」的道理,更非依「政治人物」的想像而行之。
- Aug 22 Mon 2005 01:42
【轉載】我IC設計業 不是世界第二
林永隆/清大資工系教授、台灣積體電路設計學會理事長(新竹市)
我國IC設計產業因有聯發科等傑出公司而備受重視,政府大力推動矽導計畫希望繼續提升該產業的競爭力,此一政策是正確的。但是卻見政府官員老是說「我國IC設計產業在全世界排名第二」,這是一項嚴重的錯誤,若不及時更正,不只貽笑大方,更會後患無窮。
- Aug 22 Mon 2005 01:40
【轉載】「檢察一體」爭論 仍未解決
本報記者蕭白雪
李子春偵辦頭目津貼案,原本想凸顯政治人物濫開政策支票的風氣不可長,但爭議的辦案方式,卻被公懲會以違反「檢察一體」等理由懲戒;遺憾的是,爭議幾十年的「檢察一體」核心價值與內涵,至今仍模糊不明。
- Aug 22 Mon 2005 01:39
【轉載】六領域 不能加在一起看
劉義周/政治大學研發長(台北市)
教育部在十七日公布的大學評鑑,占了媒體相當大篇幅。但正確解讀這次評鑑結果的報導,相對有限。
- Aug 22 Mon 2005 01:36
【轉載】視野驚覺韓流 心酸台灣
王長安/資深影評人、電視工作者(台北市)
裴勇俊又掀一股韓流高潮。韓流在國際上造成的連環效應已從通俗文化面延燒到經濟面,僅裴勇俊一人就為南韓創造廿三億美元的經濟效益,約佔韓國全國GNP的百分之點一;在台灣就賺了近一億美元外匯。從此,我們又得到何種啟示呢?
- Aug 22 Mon 2005 01:32
【轉載】錯把魄力當能力
李光儀
選舉市場很強調魄力,因為積弊沈需要魄力來改革,建設也需要魄力推動。政治人物一旦被批評為缺少魄力,彷彿失去爭戰的勇力,不值得信託。於是有人為了勝選,錯把魄力當能力,製造出各種荒謬事端。
- Aug 22 Mon 2005 01:30
【特別推薦】民眾窮極了 政府不能再鴕鳥
王武郎/勞動人權協會總幹事(高雄市)
主計處公布的九十三年家庭收支調查指出,最低收入層家庭可支配所得仍下降,平均一整年可支配所得僅近三十萬元,與最高所得組家庭的所得差距維持六倍以上,反映了當前社會底層民眾生活艱難的處境,以及社會財富日益兩極分化。
- Aug 22 Mon 2005 01:27
【特別推薦】雄魚的權力遊戲
【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一個昔日的同事最近當上了官,我們在喜宴上碰到他時,他趾高氣昂,不可一世,跟過去鞠躬哈腰、言必稱「前輩」的態度完全不同。幾個LKK見了不習慣,不免私底下大罵,只有我沒有生氣,他們問我為什麼修養這麼好?我說不是修養好,是他還沒有脫離動物本性,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有一句話說的好:「權力是男性的春藥」,有權有勢的動物本來就是這樣,難道我們要去跟動物生氣?
- Aug 22 Mon 2005 01:07
【特別推薦】樸素與微薄 談美國總統的薪酬
【童元方】
富蘭克林認為權力與金錢的結合使英國政治陷入自毀,而英國的自毀才使美國有存在的可能。因此,總統開始時可以支付起碼的薪酬,但以後就應該停止。「因為總有一幫人會多給統治者」……
- Aug 18 Thu 2005 07:57
【轉載】李昌鈺發脾氣 為319求真
2005.08.18 中國時報
李昌鈺發脾氣 為319求真
簡孟輝/北市(刑事局鑑識人員)
- Aug 18 Thu 2005 07:42
【轉載】從尹啟銘到三一九
2005.08.18 中國時報
從尹啟銘到三一九
陳先成
- Aug 18 Thu 2005 06:32
【轉載】偵結只是另一個開始
2005.08.18 中國時報
偵結只是另一個開始
方寶柱
2005.08.18 中國時報
這算哪門子的懲處失職?
中時社論
- Aug 18 Thu 2005 06:29
【轉載】陳義雄與尹啟銘
2005.08.17 中時晚報
陳義雄與尹啟銘
彭蕙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