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童元方】



富蘭克林認為權力與金錢的結合使英國政治陷入自毀,而英國的自毀才使美國有存在的可能。因此,總統開始時可以支付起碼的薪酬,但以後就應該停止。「因為總有一幫人會多給統治者」……



「白屋」(White House)為什麼譯成「白宮」?我從小孩時代就有疑問。可是問誰,也不得要領。這樣譯又是從誰開始的呢?



柯林頓靠寫自傳來還債



我們中國翻譯的這個名詞,如果再翻回去,應該是「White Palace」,倒成了一部西洋電影的名字,是片中女角工作的飯館了。七月美國國慶前後,我回到住了好多年的波士頓去,難免追究一下美國開國的歷史,方知道些白宮的由來。因為白宮當初的房子並不白,而是讓英軍燒了一次,再由燒過的磚蓋的;也許不大好看,再刷成白的,可見局面之小了,反而不如代表民意的國會山莊有氣派。



因為白宮不像個宮,民主國家的建國諸賢,也避免用這個不民主的辭彙,所以「白屋」乃成美國總統府之名了。雖然「白屋」的字眼極謙遜,「白屋」的樣子也夠樸素,叫慣了,也可以很順口。但我們不譯為白屋,而譯為白宮,也許是大清時代的譯者的心理,與美國這國家的性質及所住領袖的作風不同。



在波士頓時,想起白宮以前的主人。前總統柯林頓因在任上的白水案子與風流官司,欠了多少債,只有寫自傳來償還。這已使人一驚,後來又聽說有讀者道:總統的自傳未免寫得太長了罷!柯林頓答:「因為沒有時間,只能寫長的,寫不了短的。」又使人一愕。



這句看似矛盾的話,套的是另一位白宮主人傑弗遜總統的名言,乍聽起來,不是也很具特色嗎?但柯林頓的自傳真的太厚,我沒有買,反倒拿起去年買的一本富蘭克林傳來。書名若譯成中文,應是:《第一個美國人:富蘭克林的一生及其時代》(The First American:The Life and Times of Benjamin Franklin),是作者布蘭茲(H.W. Brands)暢銷了數年的普立茲入圍名著。這本書一打開,可就放不下了。裡面沒有白宮的歷史,而有當年制憲以產生白宮主人的經過,使我看到這一部憲法產生的無比艱難與美國開國諸賢的動人側影;我才知道白宮之所以樸素,更重要的是才知道美國總統薪酬的微薄。



權力與金錢結合使英國政治自毀



看了這位並沒有當過總統,而以賓州首長身分在制憲會議中當主人,為共和國接生的富蘭克林的極端聰明與無私奉獻,連買到、看到這本書,都覺得是自己的幸運了。



富蘭克林說:



「人類的兩種激情,是對人事有強烈影響的:一是野心,一是貪慾。換句話說,即是對權力之愛與對金錢之愛。如將二者分而觀之,是各具強大的力量,刺激人付諸行動。但如將二者合而觀之,他們在許多人的心中引起最暴烈的效應。在這樣的人眼前,擺上出於『榮譽』的職位,同時也賦予『利益』,這些人必移天動地而得之。」



富蘭克林這一段話來自他對當時英國政治的觀察。他認為權力與金錢的結合使英國政治陷入自毀,而英國的自毀才使美國有存在的可能。因此,總統開始時可以支付起碼的薪酬,但以後就應該停止。「因為總有一幫人會多給統治者。」此處的議題不在乎支持行政長官金錢上的花費,而在以金錢直接介入政治時所付的自由的代價。



參加費城會議的人中有些以為他的看法是烏托邦的理想,人有勞動即應得報酬。但富蘭克林乞求與會各州代表對此新獨立的土地能有所不同。他說:



「難道我們沒有看到一位最偉大、最重要的人物嗎?就是統率大軍的將軍,工作了八年連一份微薄的薪酬也沒有。這一位愛國者我現在不可能再加一句讚美的話來讚美他,以免把他的功績說小了。」這一位將軍是獨立戰爭的總司令,自然是華盛頓了。



華盛頓謝絕總統任內的薪給



富蘭克林相信將來也會有足夠的好人來治理這個新成立的國家,可是布蘭茲認為富蘭克林說這樣的話是誤把自己的過去當成了他人的未來。因為大部分參加會議的人都還年輕,既不能與富蘭克林已經事業有成才進入政壇相比,也不似華盛頓家底豐厚可以報效國家八年而不支薪餉。這些年輕的人不見得見了利益就忘了榮譽,可是很少有人可以完全把利益置於不顧。所以富氏這個提案也有人附議,也記錄了下來,只能視為對長者尊敬的姿態而已。



華盛頓於一七八九年四月發表了著名的總統就職演說。他提到自己在任殖民地總司令的八年中放棄了金錢的酬報,而在總統任內也必謝絕個人的薪給。



不求酬報,其實是不合理的,也不合乎常情。華盛頓也不是矯情,因為他就職總統時,國家是債台高築的,是一種非常情況,身為第一任總統,無論對金錢也好,對權力也好,既不耽溺,也不留戀。在百事艱難之際,卻仍堅持以法律維持秩序,做到了富蘭克林所要求的高標準,在開國的混亂當中,為美國的未來樹立了千古不滅的楷模。



自是形成了美國總統的薪酬與他的工作簡直不成比例的傳統,而這個傳統卻是來自富蘭克林的主張。這個傳統,是華盛頓開其端,而歷屆總統承其後,可以說精神上沒有什麼改變,也無以名之,只好稱之為榮譽大於薪酬。



美國人不會以從政為發財的捷徑



影響所及,不只是總統的薪給與大公司的總裁不能相比,就是一個人想從政也是經了商,發了財以後再說,至少不會以從政為發財的捷徑。



我在哈佛讀博士學位時,曾經向美國政府借過一萬美金繳學費,利息很低且可於畢業後分十年攤還。我畢業時銀行立刻送來十年每月還款的帳單,厚厚一大疊,提醒我何時分期還款。這時我忽然見到哈佛法學院校友會所宣布的通告,法學院畢業生中有志於公職者不必自己還貸款,而由法學院校友會代還。我心想對法學院畢業生,為什麼還有公私任職的區別?原來法學院的學生中對公職有抱負的,多半都從地方法院檢察官開始,職很小而酬太低,不易還得起所欠的學費。而不任公職的同班同學,去當私人律師,償還學費,根本不成問題。這個入司法界做公職人員與做私家律師的報酬差得太遠而不能相比的現象恐怕就是華盛頓以來的傳統的影響,這是我在哈佛畢業後一點偶得的見識。



話說回來,白宮不像宮,而是白屋,簡樸得到了家;而總統的可憐的薪酬,也不是薪酬,只可以說是給公僕的小費罷,連微薄也談不上。



【2005/08/20 聯合報】



==



不及格小學生的感概︰在號稱主權在民、‘民之所欲藏在我心’的台灣,這種氣度和使命感是不可能出現的!Orz…………因為在上者自我做聖,而在下者阿諛奉承,人民自然成芻狗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Starshit 的頭像
    BiStarshit

    BiStarshit

    BiStarsh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