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檢調的「角色忠誠」
林松青
前法務部政風司長劉展華任職調查局時,抓過因美麗島事件逃亡的施明德;廿四年後劉展華退休,施明德出席他的退休茶會說:「人必須對自己的角色選擇忠誠,美麗島事件後我是一名欽犯,當然得認真地逃;但是劉司長的角色是抓人的捕快,當然得認真地佈線緝捕。如果劉司長當年沒有認真執行抓人任務,也會讓我看不起。」
施明德如此不計前嫌,自是肯定劉展華的專業與人格,盡到了公職角色應有的責任。劉展華聽到這樣的肯定,除了感動,也應該俯仰無愧了。
太百禮券案和台開內線交易案爆發以來,因涉及陳水扁總統家族親私近倖,一般民眾皆恐案情到高處不勝寒處便查不下去。在此關鍵時刻,輿論無不希望司法檢調單位能忠於所扮演的角色,善用職掌權力,該搜要搜,該查要查,掌握時機,用霹靂行動辦出讓國人心服的結果。
可惜,迄今所見,陳總統家族及親信等相關嫌疑人,卻不斷設法規避法律責任。像新光醫院副院長黃芳彥跑到美國,回台灣後即發揮防火牆功能,擋住太百禮券案燒向吳淑珍;像趙建銘咬死不承認台開內線交易。府邸也大打「人情牌」,陳水扁下鄉拜廟祭祖,一副唯天可表狀;官邸消息一再說吳淑珍身體不好,以示備受打擊。
而檢調偵辦弊案,有沒有認真搜索、徹底調查呢?答案似乎並不讓人樂觀。因為檢調既延遲搜索趙玉柱家於先,又不搜索趙建銘家於後;如今,趙家人銀行帳戶被翻遍,陳、吳家人卻未曾觸及。太百禮券案部分,既找不到存根,也對不出編號;黃芳彥在美國說願用生命賭測謊,但如今仍未見調查局安排測謊。
檢調體系那麼多菁英,一生有幾次機會得辦這種大案?辦得成功,青史留名;辦不成功,汙名亦留青史。施明德說「人必須對自己的角色選擇忠誠」,足堪審思,這其實也是國家公民起碼的要求。
【2006/07/06 聯合報】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