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社論

何其矛盾:接受「中華台北」,反對「九二共識」?



二○○五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將於十一月在釜山舉行。陳水扁總統希望韓國總統盧武鉉從旁協助,讓他能以「中華台北」領導人身分與會,並促成兩岸領導人的「扁胡會」。



陳總統還特別聲明:台灣與會的名義是「中華台北」,如果他本人能夠與會,保證不會「挑戰」名稱問題。



陳總統此次聲明令人注意之處在於:猶記得四、五月間連宋訪問大陸時,陳統曾全力否定「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如今竟公然強調他接受「中華台北」的名稱,保證不予挑戰。



陳總統作此聲明時,應是十分清楚他今年仍然不可能與會;同時,也十分清楚,不論他是否接受「中華台北」的名稱,皆無「挑戰」空間,除非台灣決定退出APEC。因為,Chinese Taipei已然是兩岸關係的「規格」,絕非尚有討價還價空間的「挑戰」籌碼。然而,陳總統為什麼仍要公開作此宣示?



這只是表態而已。陳總統就任以來,從未「挑戰」過「中華台北」;這次卻強調「不會挑戰」,用意無非是欲透過接見韓國特使的場合,向華府及北京喊話:我不再談「正名制憲」了,我接受「中華台北」之類的政治命題,我不會挑戰!



問題是:既然接受「中華台北」,為何卻反對「九二共識」?



「中華台北」源自「奧會模式」。一方面是突破台灣之國際參與限制的重大發明,但另方面卻不免為台灣在兩岸關係留下一個疙瘩。因為,世界通用的英文命名Chinese Taipei,在任何英文閱聽人的第一個解讀皆為「中國的台北」。這種命名,予人的印象是:「台北」是「中國的」;「中國」是主,「台北」是從;「中國」是中央,「台北」是地方。在Chinese Taipei的架構下,中華民國的國旗、國歌、國號及憲法,皆無地位。



至於兩岸所使用的中文譯名不同,大陸用「中國台北」,台灣用「中華台北」,只有中文閱聽人可能知悉其區別;而台灣堅持中文譯名必須作出「中國台北」與「中華台北」的區隔,其實是在爭取「一個Chinese,各自表述」的空間。



與「九二共識」相較。主張「九二共識」,所爭取者是「一中各表」。但 Chinese Taipei,卻顯然不易擺脫「中國的台北」之印象。若就諸般細節來看,「九二共識」,其實正是一種嘗試澄清「中國的台北」(Chinese Taipei)的努力,而欲為「中國」尋找「各自表述」的空間(即「一中各表」)。如今,陳總統否定了爭取「九二共識」的努力(一中各表),卻竟然公開宣示接受「中國的台北」(Chinese Taipei),捨高就下,這真是何其矛盾?



更令人驚愕的是,陳總統竟然公開宣示:「香港作為APEC會員體,都有機會出席APEC非正式領袖高峰會,台灣……也應享有同樣權利,不應被排除在外。」此一聲明不啻表示:陳總統為了爭取出席APEC,不惜承認台灣與香港為相等相同的地位。



陳總統寧取Chinese Taipei,卻否定「九二共識」,甚至將台灣與香港相提並論,其政策思維之矛盾錯亂已至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樣的元首如何能在國際及兩岸建立其可堪信任的地位?這樣搖擺不定的政策路線又如何為兩岸關係標定經緯?



在陳總統透過韓國特使的放話中,更再度提及,美國布希總統及國務卿賴斯皆希望胡錦濤與「台灣民選領導人」會面對話。問題是:兩岸領導人如果要進行會面,絕非只是回應美國的期望而已;倘若雙方對於「和平穩定互動發展架構」不能建立共識,此種會面就既不可能亦無必要。陳總統若在期望中將所謂的「扁胡會」,想像成有如四月上旬在梵蒂岡追著柯林頓跑而只圖打個招呼的那種場面;那其實不算是「扁柯會」,而倘若「扁胡會」亦是如此,豈非更是自取其辱?



陳水扁在嘗試整理兩岸關係時,首先應將自己的政策思維在邏輯體系上的矛盾錯亂整理清楚。不可一下子要「正名制憲」,一下子又「不可自欺欺人」;一下子否定「九二共識」,一下子又標榜「中華台北」;一下子反對「台灣香港化」,一下子又將台灣與香港相提並論。如此矛盾錯亂,豈能成為可堪信任的國家領導人?又豈有可堪運作的兩岸政策可言?



【2005/07/26 聯合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Starshit 的頭像
    BiStarshit

    BiStarshit

    BiStarsh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