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2007.01.23 

衛星殺手,所為何來

楊永明



本月十一日中國發射飛彈將一枚氣象衛星擊落,造成國際譁然,美國及其盟邦嚴厲譴責,國際社會擔心美中太空武器競賽將會展開。到目前為止,北京政府沒有提供任何解釋,刻意模糊新聞的作法,反而更造成不透明的信任危機。



類似飛彈打衛星的作法,在八○年代美國與蘇聯為了表示有能力發展太空武器,雙方都做過類似的事情;但是冷戰之後,國際安全環境改變,已經沒有國家從事這種招人質疑且可能影響其他衛星通訊的動作。



中國發射飛彈射擊衛星的作為,有兩項主要戰略意涵:一事針對美國獨霸發展太空武器表達不滿與競爭態勢;二是強化嚇阻美日軍事介入台海衝突。



在太空武器方面,目前人造衛星的數量約在八百五十個,美國就擁有半數以上的衛星,商業與軍事用途都有,布希政府過去一直排斥簽署一項禁止太空武器測試的國際條約,而這項條約是俄羅斯及中國都希望能促使通過的。此外,去年八月布希政府也曾授權一項國家太空計劃,致力發展使用雷射的先進獵殺衛星武器。因此,中國也許是以戰逼和,藉由展示其實力來迫使美國放緩太空武器計畫。



因為就理論上,美國的間諜衛星和中國所摧毀的氣象衛星在差不多的高度,所以中國也可以瞄準美國間諜及通訊衛星;此外,射殺衛星的作法,也可以對美日兩國發展的反飛彈防禦體系產生衝擊。其實,中國不需要發展大規模太空武器,只要展現其掌握有效擊落衛星的能力與意願,就可以使美國顧忌中國的態度與作為。



就嚇阻美日介入台海而言,中國瞭解未來美中軍事衝突,最有可能在台海問題上引爆,面對台灣內部情勢變化與台美軍事聯繫日益加強,加上美日將在一月底進行,日本自衛隊和駐日美軍十一天的共同指揮部兵棋推演,以確認朝鮮半島和台灣海峽等日本周邊地區發生緊急事態時,美日共同因應的程序。



面對美日可能軍事介入台海衝突,北京政府早從各方面展現其軍事嚇阻的能力與態勢,包括加強部署中程飛彈,以嚇阻美軍來援航空母艦;現在,以飛彈擊落衛星的作法,這是軍事上所謂「阻斷管道」方式,以嚇阻美國的軍事援助。可以預見當台海發生軍事衝突時,美軍來援的意願與時機,將比一九九六年飛彈危機事件時更為複雜。



然而,這項飛彈打衛星的舉動,負面效果可想而知,中國勢必將付出嚴重政治後果。首先,近年來塑造的和平發展形象受到嚴格質疑,中國威脅論將再起風潮,這主要是因為中國軍事發展不願「透明化」令人對其動機起疑。其次,美國會加速反衛星殺手的設施,進而可能造成大國之間的太空武器競賽,東亞軍事競爭也會成為美日兩國軍事戰略的重點,美日保守人士倒是因此大受鼓舞,而這將會替國際軍工業者製造一個新天堂,但卻無法為台海安全與東亞和平搭建避風港。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Starshit 的頭像
    BiStarshit

    BiStarshit

    BiStarsh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