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改名?馬主席,別做民調中心主任
【聯合報/黃光國/國家講座教授(台北市)】
2007.01.23 02:30 am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台中回應黨員更改「中國國民黨」黨名的要求時,首度表示:現階段不宜片面改變現狀,但「或許執政後可考慮」。消息傳出後,黨內一片譁然;馬主席連忙否認,說國民黨「只有改革問題,沒有改名問題」;立法院長王金平藉機聲明:他「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國民黨改名」。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蔡錦隆則趕忙出來澄清:馬主席的意思是「將來執政後或許可視情況考慮」,但絕不是「執政後將改名」,請大家不要誤解。
從馬主席提出以「藍綠和解」取代「兩岸和解」的「馬修路線」以來,這可以說是一場「預料中的風暴」。長久以來,馬主席對國家的未來始終沒有提出明確的願景,大家都不清楚:將來國民黨如果再度執政,他將把國家帶向何方。我之所以決定參加國民黨內總統候選人初選,正是想藉由初選辯論,要求他明確說出他心目中國家發展的方向。
馬英九的說法,或許「只是禮貌性客氣回應基層黨員的回應」。然而,政治人物所提出的「願景」,應當是一種可以讓人民感動的期盼。「將來執政後或許可視情況考慮」改名,這是什麼樣的願景?它能帶給人民什麼樣的期盼?莎士比亞有一首小詩:「名字有何妨?玫瑰,叫別的名字,也是一樣芬芳!」國民黨改不改名字,跟國計民生有什麼關係?它憑什麼感動人民?
馬主席說得不錯,國民黨應當「只有改革問題,沒有改名問題」。然而,做為國內最大在野黨的主席,如果心中對「改革問題」沒有定見,對國家發展提不出具體的願景,他對「改名問題」的「禮貌性客氣回應」,便可能脫口而出。這場「改名風波」,難道不正暴露出馬主席的最大弱點?
任何一個政黨的歷史,既可能是這個政黨的資產,也可能是這個政黨的包袱。一個政黨的領袖如果對該政黨的歷史有強烈的原罪感,他很可能會陷溺在「過去」的歷史裡,一心一意地想要甩脫歷史的包袱,而無法從其歷史資產中整理出國家的願景,也看不出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要想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必須保持清冷的批判意識,以自己作為分析對象,深入批判匿藏在自己潛意識中的弱點,他才有可能超克自己,為自己找到定位,也為他帶領的國家找到定位。
從紅衫軍倒扁運動開始以來,馬主席心中「外省人的原罪感」,早已成為市井議論的話題;由此而衍生出馬主席的許多作為和不作為,更是政敵或諍友不斷批判的焦點。在人民對執政黨貪腐濫權已經到忍無可忍的狀況下,如果馬主席不能在黨內初選的辯論中看出自己的問題所在,還想保持自己「溫良恭儉讓」的一貫風格,像「民調中心主任」一樣的見風轉舵,看「民調的結果辦事」,在二○○八年總統大選中,萬一馬失前蹄,那才真叫後悔莫及!
【2007/01/23 聯合報】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