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棟吾/研究生(北縣新店)
律師高考國文以總統在台聯黨慶的致詞稿作為閱讀測驗題目、以「律師性格與國家領導」為作文題目,引起各方爭議。忝為法律學習者,想表達一些看法。
律師考試是要篩選出對法律有足夠理解的考生,國文則因為律師的工作與邏輯推理、語文應用及思辨能力息息相關,所以題目本應針對這些目標來測驗考生。以近年的考試題目為例,九十二年律師國文考題就是以大法官解釋的解釋理由書作為閱讀測驗題目,如此可以看出考生能否在短時間內理解較艱澀的法律文字,比較不會引起爭議。
這次的考試題目能否達成這樣的目標,或者只能測驗出考生的政治敏感度?除非我們本來就希望律師對於政治的熱忱大於對法律的尊重,不然這樣的考題似有未妥。
報載民進黨某立委回應:「類似題目蔣中正時代就有,不要小題大作。」從蔣中正時代到今日已經過了數十年,而且正是法律人帶領我們走出黑暗時代,該立委是否暗示我們的法治建設要回到戒嚴時代?民進黨高層尤多法律人,看到這種試題,難道不會憂心這樣的題目暗示著威權的復辟?
雖然典試長表示願意負責,但對於考生而言卻沒有意義。國文排在三天考試的頭一天,佔總成績十分之一,就算典試長願意負起政治責任,難道因此種考題心情受影響的考生可以獲加分?政治理念不合卻必須揣摩上意,這種心中的不平又怎是典試長一句負責能夠抹去?
如果因此而「篩選」出一批不問是非只問立場的律師,讓我國的法治水準倒退,恐怕傷的不只是考生,更是國家與人民。因此,務請不要再出這種題目來試探或侮辱應考生,也不要出這種題目來侮辱數十年來法律人的努力。
鏡禾/待業(台北市)
驚聞今年的律師高考,以陳水扁總統於台聯黨四周年黨慶上的致詞稿入題,看得我這「後野火世代」瞠目結舌。有人認為係「歌功頌德」,亦有人認為係「思想檢查」或「意識形態洗腦」;典試長則稱此一出題尚屬中立,而執政黨立委則以蔣中正時代常見此類命題為對照,指在野黨「小題大作」。
或許搬出過去威權時代的惡例,能杜在野國民黨的悠悠之口;但不幸地,此五十步笑百步之語,卻也是民進黨抱住「民主進步」形象飲彈自盡之語。
細讀該篇講稿,可發現當中不乏夾帶政治價值判斷的字眼,與其說這是一篇宣揚陳總統兩岸政策理念的「中性演講稿」,不如說是一篇暗藏醜化異己文字的宣傳品。典試委員如此「忘情」設計的劇情,最大的敗筆,就出在他們忘了隨著台灣走入民主時代,今天許多的考生都是「後野火世代」。
什麼是「後野火世代」?六、七年級生,雖然在野火燒遍全台時仍年少懵懂,也未及踏入大學殿堂成為學運分子,但別忘了,沒來得及走上街頭的我們,卻是讀著龍應台的文章長大的,是看著國民黨一黨獨大政權垮台、民進黨以改革者姿態贏得政權而步入青年的。或許少了烈焰般的憤怒以及對抗威權的醒覺,但反抗威權的野火思想早已埋入我們的生命土壤,更像是生而俱來的一部分。
後野火世代,不需要透過街頭野火來證明自己的憤怒,這世代更像是悶燒鍋,鋼鐵外表看似冰冷無焰,但埋下的火苗早已將裡頭的東西煮爛燉透。
當國王的新衣被人揭穿是個騙局、成為眾人訕笑的對象後,一旁的佞臣卻再度諂媚:「國王的新衣是多麼華麗。」會是什麼場景?是的,今天典試委員「用心良苦」設計出來的腳本,看在「聽著『國王根本沒穿』耳語長大」的世代眼裡,就是如此荒謬。前輩已經替我們點出「國王沒穿衣服」的事實,倘若掌握權力的人,一次又一次地上演「國王新衣」的荒唐劇碼,後野火世代也許沒有廣場流血和甘飲催淚瓦斯的激情演出,但絕對有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憤怒表達。
從台灣民主轉型的陣痛過程中,我們既挫折又艱辛地學習公民社會的發聲方式,學習傾聽及辯論多元價值,學習使用我們所擅長的悶燒鍋手法——媒體投書、爆料、網路社群、個人部落格、以及最終的「選票」,來宣告:「考官,您別鬧了!誰都知道,總統根本沒穿!」
【2005/08/28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