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唱衰」民進黨執政,而是真感嘆執政才五年的政府,何以這麼快掉入執政泥沼,難以找到出路呢!
高雄捷運工程引進的泰勞,發生震驚國內外的集體暴動,牽扯了不人道的管理、不及格的人權尺度,以及政商勾結外勞仲介利益。不管勞委會主委陳菊怎麼改口,民眾都很了然,若無「有力人士」,哪能賺到大筆仲介酬勞?換成小老百姓,或一般中小型仲介業者,你就站到一旁吹冷風、曬太陽吧,哪輪到他們參一腳的!
民進黨政府當前最大的困境是,既無能力「創造」樂觀前景,又無能耐守住平盤形勢,在這沉悶氣氛中,一樁樁「執政無能」或「執行不力」等弱點,便紛紛暴露出來。
嚴格說來,民進黨政府這幾年聲望日墜,相對導致國民黨的聲勢看漲。這對國民黨看似好事,但卻未必。因為,「對手太爛」的競爭基礎,不可能造就一個強而有力的反對黨。此所以,我們曾一再呼籲,國民黨若要爭氣,若要以2008拿回執政權為目標,就不能只是靜態消極的「等民進黨犯錯」,而要自己開創議題、提出願景。
對國民黨的要求,若應用到民進黨身上,標準一定要更高,尺度肯定會更嚴,只因你是執政黨,改朝換代、政黨輪替,人民若不高標準期待,那幹嘛「換人做做看」呢!
我們仔細檢視民進黨政府近來的紕漏,可發現有三大點。其一「裙帶政治」浮現;其二「威權政府心態」未改;其三「欠缺執行力」。說來也矛盾,威權政府心態必須跟政府效能連在一起,才有意義。但民進黨執政了五年,或許是發現了「權力的滋味」真不錯,於是「父子檔」、「夫妻檔」、「兄弟姊妹」、「裙帶關係」等逐步顯露。這是過去國民黨長期執政一再被詬病的積弊,孰料,民進黨學得真快。越搞裙帶,就越不會有效率。
其次,民進黨政府很著迷於「無所不能」的迷思,覺得以公權力干涉市場邏輯、搞置入性行銷,變更公共領域遊戲規則,實在是極爽的事,新聞局處理有線電視證照、南亞海嘯捐款,都露出這痕跡。
其三「欠缺執行力」,可說是民進黨致命傷,從中央到地方,民粹的議題搶得快,要談效率,那對不起,慢慢來,結果是錢花得莫名其妙,政績則一團混亂。
這三大「執政毒瘤」,請問:可有魄力砍掉?
【2005/08/26 聯合晚報社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