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桃園縣民有理由生氣!如果這政府說暫時沒辦法解決桃園縣一遇風災就缺水的問題,那也罷了,自認倒楣唄。但很抱歉,不是這樣,中央政府說已經投入了十億多元,謝長廷院長還曾風光宣布:「桃園從此脫離缺水困境!」才二個多月過後,接連兩個颱風過境,桃園縣民又飽嘗缺水、輪流供水之苦。
桃園縣民之所以要生氣,是氣在這政府「到底」把錢用到哪裡去了?桃園縣長朱立倫說,水利署、自來水公司花了十億元,在石門水庫壩頂完成緊急取水工程,宣稱可以抽取表層水卅萬立方公尺,不料颱風一來就破功,「如果這兩個單位歸我管,這種計畫根本不會讓它過關。」
朱縣長當過台大管理學院教授,當過立委,他說的這些話或許帶有情緒,然而可是有專業性的。對照一下水利署的官方回應,可以看出面對外界的指責,採取了「避重就輕」的策略,只強調「分層取水」是治本之道。但是,目前的「分層取水」,只取卅萬立方公尺,很明顯應付不了海棠與馬莎這兩次颱風,因此經濟部決定再加裝六具馬達,要把「分層取水」的量增加到六十萬立方公尺。如果說之前的卅萬立方公尺,不足以解決問題,那其決策依據是什麼呢?而現在決定擴大一倍取水量,其依據又為何呢?難不成都是官員憑空揣測,憑一次又一次的風災,找數據嗎?這,才是讓人生氣的原因。
動輒十億元的取水工程,也許在政府預算中不算什麼。可是十億元的工程,若發揮不了功效,就是「浪費」;而決定這工程計畫的官員,讓這十億元就像滔滔洪水一樣流走了,那就是「無能」。而如果找不出問題癥結,只會在這十億元基礎上繼續花錢,是不是等下次颱風過後,再丟它十億二十億的繼續開支票呢?
桃園人應該要生氣。因為,水的問題已經很令人煩心了,如今看到政府不把錢當錢,白白花掉人民的血汗納稅錢,心中能不痛,能不感嘆生氣嗎?
水利署長陳伸賢打包票了。「分層取水」既是治本之道,而政府多管齊下的對策,「預計兩年內可改善」。那敢情好,我們就請水利署長陳伸賢跟桃園縣民立下「軍令狀」,兩年內改善不了,「你」怎麼負責!
【2005/08/07 聯合晚報社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