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林河名
風雨聲中,國親聯手在立法院否決民進黨團召開臨時會的提案。國親雖然贏得表決,但也挾帶風險,如果最近再度傳出淹水災情,綠營很容易以國親反對「水患治理特別條例」作為訴求。不過若以為召開臨時會就能通過法案,搞定治水特別預算,也未免過於一廂情願。
近年來,立法院召開臨時會已成常態,故被譏為「平時不會、臨時會」。由於召開臨時會並不增加國庫支出,對於立法效能不彰的會期,不失為一補救方法。但是,民進黨團從今年六月就提案召開臨時會,為了配合立法院長王金平參與國民黨主席選舉,一直延到昨天才舉行談話會,這一拖,已經錯失召開臨時會的最佳時機。
因為,目前距離立法院下會期開議,僅有一個月時間,就算順利召開臨時會,也僅能通過「八年八百億元」特別預算的法源,若要開始實施治水計畫,至少還要等下會期特別預算案通過。既然如此,真有那麼急迫嗎?
況且,就算順利召開臨時會,國親也不可能閉著眼睛照案通過,只要任何一個黨團有異議,未能達成朝野共識,這項法案就要等四個月後才能進行表決。依此時程推算,目前召開臨時會幾乎沒有實益。
不過,國親擔心執政黨「假治水、真軍購」而阻擋治水條例,也未必站得住腳。因為,國親若反軍購,只須在軍購案審理時嚴格把關;若因反對軍購,連帶犧牲治水條例,可能反被指為「以軍購綁治水」。
事實上,行政院所提「水患治理特別條例」草案的爭議,除了國親反對以特別預算編列,其條文規定充滿矛盾、缺乏整體規畫,才是更大的問題;這些缺失,連執政黨立委都看不過去,甚至已經著手研提修正動議。
臨時會未能召開,固然讓行政院感到遺憾,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桃園水荒殷鑑不遠,行政院若能利用立法院開議前的時間,把法案、特別預算案再作合理修正,換取在野黨的支持,何嘗不是另個收穫?
【2005/08/13 聯合報觀察站】
-----